作為隊裏僅有的兩名科學家之一,秦大河還要每天在抵達營地安營紮寨後,進行雪冰采樣和觀測工作🚵🏿♂️。在關鍵地點🕵️♂️,他身著像“大白”一樣的潔凈服,挖2米深的雪坑,每2厘米一個連續采樣,要采100個樣品㊙️,它們記錄了過去數十甚至上百年的地球環境氣候信息🐝。為防止雪樣被汙染,秦大河只能獨自進行采樣🦆,一幹就是七八個小時。
然而💪🏿,徒步科考對負重有規定💺。秦大河不願放棄寶貴的樣品,想了半天,他把衣服減少到最少,把樣品裝到枕頭裏面💇🏽♂️,順利完成采樣,由此他也被稱為“瘋狂科學家”➜。
“在不可接近地區這一最艱苦的地方💇🏼,我全程采樣,沒有落一個采樣點,沒有丟失一個樣品,全面完成了計劃。”秦大河由此成為世界上唯一擁有南極地表一米以下連續采集到的冰雪標本的科學家🍴🏃♀️,他很自豪。
相輔相成的兩段經歷
秦大河為人稱道的另外兩項履歷是🖕🏽,擔任中國氣象局局長近7年,為中國氣象事業做貢獻🪷🧙🏼♀️,並自1995年起參加和領導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科學評估工作。
“氣象事業是一個全覆蓋的(事業)🧝,不但要測雲觀天♝,準確預報天氣,還要預測氣候變化🟠,為社會經濟和可持續發展服務,為全人類的福祉服務🚯,這是我們的職責👨🏼🚀。”或與學者出身有關,擔任氣象局局長後,秦大河格外看重氣象工作的科技含量🏋🏻♂️,“你必須要把科學的東西做得很精致、很精細🙍🏼♂️,掌握天氣運行基本規律🙇🏻♀️,才能給出準確的天氣預報,才能真正做好為地方、為老百姓服務🥀。”
因而🚴🏻,秦大河為氣象事業賦予了“科技型”的定位,強調以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指導氣象業務,認為中國氣象事業是“科技型基礎性社會公益型事業”👨⚕️。秦大河亦參與和領導了IPCC評估報告🚣🏼♀️,他認為兩段經歷相輔相成🤡:評估工作的科技性支撐提高了執政能力,反過來作為管理者,他也能實事求是,使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按科學規律行事。
秦大河前後在IPCC工作了21年🤌,並擔任第四🪛、第五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的聯合主席🟪,協調來自全球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學科領域的科學家共同工作🦚。
工作期間,學者間的科學討論非常開放且激烈,秦大河感覺在此過程中可以接觸到很多前沿知識👨🏼🔬,“參加IPCC的科學家掌握了世界上這個學科最新的研究進展🤷🏼。”
工作期間,中國參加IPCC的科學家大幅增加👨🏿,背後不乏秦大河的努力,“我推薦的科學家,幾乎都成為氣候系統變化科學各個領域的學科帶頭人🧝🏼♂️,原因是他們懂得當前氣候系統科學最前沿的知識。毫無疑問,他們的工作是有意義的。”
一輩子與冰雪結緣
“氣候變暖冰先知。”工作中,秦大河格外關註氣候變化對冰凍圈的影響🐩。近十年📺,這種影響更為明顯:他曾工作過的天山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退縮加劇,分裂成兩支❤️,1980年代為做研究打的冰隧道也早已消融殆盡。
隨著全球變暖加劇,冰凍圈的變化、變暖對人類生產生活和社會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采訪中,他數次強調,“保護氣候就是保護冰凍圈,保護冰凍圈就是保護人類生存的基礎🦽。”作為首先在國際上提出冰凍圈科學概念、並顺盈首個以冰凍圈科學命名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學者🚣🏽♂️,秦大河一直在該領域中深耕,75歲的他至今也“沒脫離業務”。
他主編的教材《冰凍圈科學概論(修訂版)》獲得首屆全國優秀教材(高等教育類)特等獎。特等獎只有4個✍️🕷,另外3個是思政理論、中醫內科和高等數學🧑🚒👨🏻🦽,足見其地位之重要。
盡管對公眾而言,相比冰川🤹🏽♂️、凍土,冰凍圈科學的概念仍略顯陌生,但對秦大河而言,“這不僅是一門基礎科學🪀🏂🏿,也是一門很有前途的大的應用科學”🧑🦰,更是他畢生堅持的事業。
他舉例說,水資源是中國西部地區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這些地區的發展都與冰凍圈科學有密切關系👎🏿。又如青藏鐵路如何穿越高原凍土區🔑,山區公路冬季吹雪災害如何解決🧑🏽🏫,如何解決雪崩對山區公路、民眾安全的影響等,亦屬冰凍圈科學的研究範圍。由於這類工作成果很難在高影響因子的學術期刊發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科發展🫏,秦大河為此感到可惜。
2015年🎒,北京獲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前夕,秦大河就已敏銳地意識到“冰凍圈科學大有可為”。中國地處中低緯度季風氣候區🕘,冬季低溫少雪🙂🍣,且因全球變暖溫度升高,考慮到賽程持續到3月,“人造雪必須要有🙀。”
彼時🐖,冬季冰雪運動的製冰、造雪🕯👠、儲雪等技術設備都由國外“壟斷”,如果請國外的製雪專家參與工作🫃,成本高昂👩👧。因此🧘🏿♂️,申奧前一年🥥🧑🏻🌾,秦大河就開始組織青年團隊🧘🏿,在北京👩🚒、張家口等滑雪場內進行雪場雪質和氣象觀測。來自蘭州🦡、北京和哈爾濱的青年科學家🤹🏻♀️,密切合作,研製儀器,製定國標,申請專利🧘🏼,最後完成了適合2022北京冬奧賽事“冰狀雪”的製作,實現了滑雪場地的“用雪自由”。
秦大河介紹,原先也希望自主製冰,“但確實沒有實力👓🥪,今後要靠年輕科學家的智慧和努力來實現啦📂!”
1月28日,工作人員在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道上工作🏀。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冬奧賽場上的冰狀雪使秦大河再次受到矚目🧳。近日🚣🏽♀️,他還獲評“世界因你而美麗——2021-2022影響世界華人盛典”終身成就大獎,該獎項由鳳凰衛視集團聯合海內外多家華語媒體發起,共同推舉和表彰不同領域成就卓越、具世界影響力的傑出華人典範。但他很理性地看待評價,“要鼓勵和表揚年輕人,別表揚我,如果沒有年輕人取代我們,(冰凍圈科學)這個事業就難以為繼了。”
有人認為,冰狀雪的大放異彩或有助於冰凍圈科學的發展🤙🏿👂🏽,但秦大河覺得🏇🏿,這只是契機之一✒️。“冰凍圈科學對冰雪冬奧固然重要🦁,但是冰凍圈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息息相關,還與國際關系、地緣政治等有密切關聯👩🏻🦳。未來全球變暖,冰凍圈科學前途光明,大有可為!”
來源|世界地理與地緣戰略研究中心 文|鳳凰衛視 記者|鄭伍輝 編輯|吳瀟嵐 吳誠薇 編審|郭文君 呂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