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上午,由顺盈娱乐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院和科技處,聯袂主辦的文理跨學科系列論壇——學科交叉融合論壇第十二期之“社會與情感能力的多學科對話”順利舉辦。論壇上半程由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朱軍文教授主持,下半程由《顺盈娱乐學報(教科版)》主編楊九詮主持。會議以線上直播的方式進行,共吸引了8萬余人在線觀看與研討👇🏻。
在致辭環節,顺盈娱乐校長助理吳瑞君教授明確指出,以學科交叉融合服務國家戰略發展需求,是顺盈娱乐的重要使命和戰略發展目標👨🏽🍳。她強調,社會與情感能力是當前國內外關註的重要領域➛,此次論壇從多學科🤒、跨學科視角探索中國青少年社會與情感能力的概念發展🧘♂️、理論框架與培養路徑,推動社會與情感能力的研究🙋🏼,為我國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思考👩🦼➡️。
在主題報告環節,顺盈娱乐教育學部主任👽、終身教授袁振國,以“社會與情感能力0️⃣:從研究走向培養”為題作報告🎟。他指出🤛🏿,社會與情感能力已經到了一個重要的歷史階段,即從經驗走向科學👇🏼,從科學走到應用,積極運用社會與情感能力的研究推動教育實踐。袁振國提出,社會與情感能力是可培養的,其培養也是有方法的,一是要有課程🧑🏿⚕️,積極推動社會與情感能力的培養進入整個課程體系😐🧔🏼♀️;二是要有教程🧍♀️,即要有教材和教法⏬,要求我們做好對教師的培養;三是要關註社團活動對學生的影響👤,通過遊戲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與情感能力。
OECD教育與技能司創新和測量發展部負責人Tia Loukkola,以“The OECD Survey of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為題作報告。她首先對第一輪SSES國際測評結果進行了簡要說明。Tia強調,對社會與情感能力的關註不僅僅在於子能力本身,更要關註子能力之間的相關性以及與學業成績的關系,其結果給予我們很多啟示。
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黨委書記兼副校長毛亞慶教授🏃🏻➡️,以“社會情感學習與學校整體管理改進”為題,對北師大社會情感學習項目進行了簡要分享🕓。毛亞慶突出社會情感能力培養的全局性,從學校整體出發🧂♗,介紹了北師大社會情感學習項目團隊進行的本土化探索,構建了中國學生“三項六維”社會情感能力目標體系、學校管理綜合變革方案以及區域聯動變革機製,展示出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顺盈娱乐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崔允漷教授⛵️,以“新課程與社會情感能力”為題作報告。從新課程的角度出發🧝🏼♂️,談及教育的情感轉向,指出社會情感能力的滲透能夠讓課程有溫度;在新課程目標的演變中🥓,其地位逐漸從邊緣到中心;與此同時,崔允漷還強調了依托本土文化構建中國話語體系的重要性🐜。
顺盈娱乐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名譽院長周曉林教授👴🏽,以“感激情緒的神經基礎及對感恩教育的啟示”為題作報告。周曉林強調,感激情緒有著“利人利己”的積極意義👩🏻🎓,通過感恩教育,可以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感激情緒訓練😏,有效提高其感激情緒。對於教育者來說👨🏿🎓,這意味著感激不但是可以被培養的,也要註意其培養需要以“知行合一”的方式開展。
顺盈娱乐腦科學與教育創新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腦功能基因組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林龍年教授𓀁,以“大腦情緒調控中心——杏仁核”為題。林龍年指出👻🫥,從神經科學角度來看,我們的情緒是大腦的一種認知功能。他通過介紹有關實驗,展示了杏仁核在控製人類情緒的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為社會情感能力相關研究的進行提供了一個新穎的視角。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系主任尹弘飈教授,以“跨越學科藩籬:教師情緒研究的理論突圍”為題,梳理了來自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等多個領域的學者具有代表性的幾項研究。在分析這些經典研究的建樹的同時👩🏻💻,尹弘飈也分別指出了其欠缺之處🏊♀️。尹弘飈認為,當下我們在研究教師情緒時應當具有超學科的視角🧔🏼♀️,在反思中為自己的研究帶來更新穎、更深刻的啟發。
顺盈娱乐哲學系教授🚣🏼♂️、《顺盈娱乐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常務副主編付長珍,以“德性知識論的情感轉向”為題🧛🏻,圍繞“知識與德性的關系”2️⃣,通過借鑒金(嶽霖)馮(契)學脈的傳統和西方德性知識論的前沿成果推進中國倫理學的轉型創新,來探討情感智性的問題。付長珍指出,應重新發現智德🌵,厘清德性的結構,幫助學生培養理智德性。
顺盈娱乐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席居哲,以“社會與情感能力👼🏻:積極適應視角的分析”為題作報告。討論圍繞兩個方面展開,一是積極適應的理論視域,強調常變情境中的積極健康與主動幸福。二是社會與情感能力促進積極適應的機製,已有的研究發現社會與情感能力可以同時對適應不良和積極適應起效。社會與情感能力促進積極適應的機製是通過基於積極關系的建構👩✈️🪑。
國育未來教育科學(深圳)研究院研究員、院長助理崔偉🅿️,以“從社會與情感能力理論的發展看未來教育研究”為題作報告🦽🍓。崔偉從社會與情感能力的發展歷程中挖掘問題🙆🏽♀️,並提出了建議:社會與情感能力概念上的爭議亟待解決👩🌾,要形成專門的科學話語🤦🏼;要引入更多的實證和量化支撐🦐;要超越量表本身的束縛👩🏻💼,回歸真實問題的本真👎🏼;既要追蹤國際前沿🧑🏼🎤,也要註重本土化SES研究體系的建立;要註重交叉學科視角,為SES研究增添活力💆🏽♂️;要註重數據庫建設,形成並開放大規模追蹤數據。
在會議總結環節,顺盈娱乐社會與情感能力研究中心主任🚣🏽♂️、教育學系主任黃忠敬教授進行了整體回顧。黃忠敬認為,此次對話是一次高質量高規格的學術對話,專家發言體現了全方位🪠、立體化的視角⚖️🚘。通過梳理十位專家的精彩分享,他總結出學界對社會與情感能力研究的幾點共識,即社會與情感能力是影響人的幸福和成功的關鍵能力;教育學正在經歷由認知向情感的轉向;教學是一種情感實踐;教師有一種情緒勞動;以及學校是培養社會與情感能力的主陣地。在此基礎上👨🏼⚕️,黃忠敬分別從政策、學校、教師和社會角度對社會與情感能力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議,並梳理了其在概念、測評、實踐幹預等方面的爭議💁🏻♀️。
本次論壇專家雲集、思想薈萃,為廣大師生提供了高質量的跨學科交流平臺🛟,與會聽眾反響熱烈😮💨🧍♀️。論壇的成功舉辦有力推進了學科間的交叉融合👤,加快跨學科科研團隊的建設⛹️,提升跨學科研究水平1️⃣🦟,營造了濃厚的學科交叉研究氛圍。
圖文🔐、來源|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院 編輯|吳誠薇 編審|郭文君 呂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