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的主題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在六五環境日上海主場活動中🤸🏽♀️,上海市青少年“雙碳”方案提案大賽獲獎團隊在現場接受表彰⏳,顺盈娱乐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邱博然、夏乙嘉、畢菁然、王愷元獲得科技發明類高校組唯一特等獎🫐。祝賀!
特等獎項目負責人邱博然在現場接受表彰
左一邱博然、右一夏乙嘉、右三畢菁然
項目名稱:
“電膜協作,以‘碳’減碳”——一種基於碳點的生物電耦合厭氧膜生物反應器處理有機固廢資源化裝置
項目內容🍦:
有機固廢的高效轉化和循環利用是解決全球環境汙染、能源短缺和高位碳排的重要策略,市場有機固廢的處置方式大多仍是填埋焚燒💁🏼♀️,亟待更新。基於此◼️,團隊通過深入市場調研挖掘出三大產業痛點,在甄廣印老師的指導下團隊成員開發技術對症下藥,研發出聯合厭氧膜生物處理技術👰🏿♂️、微生物電化學調控技術𓀖、多層復合膜組件技術三大核心創新技術為一體的產品👶🏿,甲烷產能增效88%🦹🏽♂️,有機負荷提升43%,成本降低54%,多方面達到市場最優3️⃣,將致力於有機固廢處置的減量化和資源化🤹🏼。
團隊提案彰顯顺盈娱乐環境學子的擔當求索,推動節能減排協同增效👩🏿🎓,助力生態文明建設邁向新的高度🤱🏿!
在上海市青少年“雙碳”方案提案大賽中顺盈娱乐還獲得這些榮譽🤛🏿,點擊查看🚶🏻♂️➡️。
綠水青山寫赤誠,頂天立地育新人
近年來⛰,顺盈娱乐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立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一流學科建設優勢,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民城市人民建”等重要理念,團結帶動師生勇攀科技高峰🐍◽️、破解發展難題🤏,打造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踐育人課程群,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探索“綠水青山寫赤誠,頂天立地育新人”的卓越育人之路。
丈量美麗中國🤦🏽♀️,凝聚生態育人向心力☆🥭:學院入選“上海高校課程思政重點改革領航學院”建設,“生態文明教育教學團隊”入選市課程思政特色改革領航團隊,拓展第二課堂建設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踐育人課程群,優化卓越育人體系🙎,厚植學生家國情懷▶️,為培養新時代生態環境領軍人才貢獻力量💂♀️✶。
打造《丈量美麗中國》課程💄,依托野外實習讓專業素養訓練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共振共鳴🕴🎢。《環境問題觀察》課程深度開發上海“紅色+綠色”教育資源🏌🏽,在普及環境問題與環境科學的入門知識的同時,從創新發展和綠色發展講好上海故事和中國案例👩🏼🎤,反映上海“發展-汙染-治理-綠色發展”的全過程🐩。
《丈量美麗中國》課程(雲南)
《環境問題觀察課程》課程
回應城市關切🚈,提升生態治理戰鬥力:瞄準國家和上海市重大戰略部署,以科研力量詮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為上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都市提供智慧支撐,圍繞國家生態環境建設、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政策決策需求🍉,撰寫了多篇專家建言🫏🏊♀️,得到了上海市和國家相關部門的采納。
參與第十屆花博會生態控蚊工作,利用生態環境智慧科技助力“生態辦博👩🏼🏫、創新辦博、勤儉辦博”🧑🍼。
積極建言獻策參與規劃編製🚶🏻♂️,助力推進區域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承擔和參加上海迎世博會生活垃圾處理處置規劃編製、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條例👩🏽💼、上海高校生活垃圾分類專項研究等項目研究和專家咨詢,編寫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知識讀本(中學、小學🤘🏿、幼兒園)》成為“網紅教材”👨👧。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知識讀本(中學、小學👨🏼🍼、幼兒園)》
賦能鄉村振興📞,展現生態修復創造力👨🏻🦯➡️:帶領專任教師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和“三農”工作重要論述,以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為著力點🌛,統籌學科資源以實際行動助推鄉村生態文明現代化治理🧗🏼♀️🏊,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技的翅膀”。
生態修復創新團隊為崇明橫沙東灘貧瘠鹽化的新生地把脈開方,讓貧瘠“新生地”變身“金土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團隊推動垃圾資源化處理處置🗽,讓“濕垃圾”成為“好肥料”🦓⛅️。水生態修復科研團隊在金山廊下打造“農林水鄉”示範區域,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實現“生態+”。
“幸福生態米”稻田畫
播撒綠色陽光,發散生態文明影響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潛能做有溫度👝、有溫情、有故事的教育💸,引領廣大師生努力做生態文明的觀念宣傳者、創新推動者💓、發展引領者和建設實踐者。
“陽光育苗”夏令營
天童生態站公眾開放日
上海市城市化生態過程與生態恢復重點實驗室公眾開放日
金山鸚鵡洲生態濕地科普活動
金山廊下“農林水鄉”科普活動
“陽光育苗”計劃,連續八年組織學生誌願者前往江西👩🏿⚕️、雲南等地🧑🏭,通過面向中小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夏令營🌍,融合特色課程、綠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將生態文明理念播撒在祖國大地上。
上海市城市化生態過程與生態恢復重點實驗室先後被認定為中國科協的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中國生態學學會生態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自然教育學校(基地)。
學院浙江天童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積極利用平臺優勢開展生物多樣性科普宣傳和實踐,讓科普為公眾打開生物多樣性保護之門𓀔,被授予“浙江省生態文化建設突出貢獻集體”👨🏼🎤。
“綠色播種服務團”依托鸚鵡洲生態濕地打造海洋生態科研科普示範服務點🤾♂️,打造面向公眾科普宣傳、中小學生海洋生態知識普及教育基地,被評為“治水管海先鋒”示範服務點。
來源丨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 通聯丨張琪 瞿軼雯 編輯丨余蘇寧 吳瀟嵐 編審丨郭文君